2007年8月2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旁听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从打工者到全能冠军

  口述:刘军
  整理:汪嘉林 舒清海  

  刘军,这位40多岁男人身上有好多面,但几乎每一面都和武术有关。他既是外来务工人员,又是企业高级管理者;因为武艺出众,他不仅成了申亚“千人打太极”的教练,还夺得了第五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赛耀眼夺目的全能冠军头衔。

  习武:从想出风头到继承传统
  我们家虽称不上是武术世家,但父亲常常在院子里使出的扫堂腿让年幼的我崇拜得五体投地。记得一年夏天,天气特别热,我原本想去冲个凉继续睡觉,可忽然看到父亲正在院子里独自练功。只见他一伏身一甩腿,狠狠地踢在了院子里的桑树上——桑树剧烈摇晃起来!我目瞪口呆地看着,心想,父亲的扫堂腿真是出神入化。
  自那以后,我几乎天天磨着父亲要学功夫。父亲也很矛盾。按理来说,我这个年纪应该专心念书才是;可是说心里话,他也很想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儿子。父亲思来想去,最后决定,要学就学点正规的吧。那年冬天,父亲走了5里地的山路,从县城新华书店买了本《少儿武术全书》,算是开始对我正式进行培训。
  从那时起,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,只要父亲在家,每天早晚他就按照书本上的套路念,而我就根据父亲念的摆动作。那时候真是简单,根本就不知道武术的内涵是什么,专心摆架势练习就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出风头。
  就这样,练了一年又一年,虽然有了些基础架势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我看见体校的几个孩子,那一招一式,真是威风啊。我就偷偷跟在他们后面,结果遇到了我的启蒙教练——宋老师。
  要想参加体校的正规训练,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。或许是宋老师看我底子还不错又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,才破格录取了我。
  能上正规的武术班,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。别人每天练习一个半小时,我每天要练三个小时,想着要把曾经落下的都补回来。可那些小孩已经练了好多年,当时的我肯定不是他们的对手。在习武之中,二人对垒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练习形式,通常来说都是点到为止。可他们有时下起手来可真狠,常常把我打得捂着肚子蹲在一边。
  后来我才知道队伍里只有我一个人是从农村来的,也就成了他们眼中的一个例外——谁都希望有个实实在在的“靶子”可以打,我就成了他们的“靶子”。知道这事儿后,我感到既委屈又愤怒。“怎么能这样?以后的对垒中我也会毫无保留使出杀手锏,以牙还牙!”
  宋老师终于察觉到了队伍中的“不正之风”。他没有直接训斥我们,而是告诉我们,武术是我国的瑰宝,武重德而不重形,自古以来习武并不为争强好胜,而为除暴安良,让社会更为和谐。习武是为了继承传统而不是为了去打打杀杀……
 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富含哲理的话。现在想来,当时虽然宋老师的很多话并不完全懂,但“习武是为了继承传统”这席话还是深深扎进了我的心里。武术重于德简于形,在一招一式中透显力与美的结合成了我一直以来的目标。
   
  经历:从初生牛犊到千人教练
 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场景。虽然是青少年级别的比赛,在那时的我眼里已算是盛况空前。还没上场,我就紧张得不行,几乎把平时训练时驾轻就熟的动作都给忘了。说来也怪,往台上一站,平时那些对我下“狠手”的师兄们竟然都成了我的精神支柱,他们在台下为我竭力呐喊助威,一个充满关注的眼神,一个小小的鼓励动作,对于我来说无不是莫大的动力。那时想起来,宋老师的话真是不错,武术能培养一种团结的精神。这下,原本紧张的情绪瞬间灰飞烟灭,整个舞台的聚光灯打在我的脸上,我却心如止水。动作一个接一个完成,我深深地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
  那次,我初尝胜果,得了第三名。
  大赛总是催人奋进,渐渐获得一些奖项的我对武术也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怎样才能将武术这门中华民族传统技艺用于社会建设、服务祖国?这成了我很长时间苦苦思索的问题。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憧憬,我离开了家乡前往广州。因为,在我的印象中,广州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,在那里我可能有更多的机会。
  果然,2004年广州开始申办2010年亚运会,组委会的人告诉我,他们打算拍摄一部申亚宣传片,其中有个场景是千人练太极拳,希望我能作为教练参与。
  不就一直希望用武术为国家做些贡献吗?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!一拿到这个任务,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千人打太极拳的画面,在柔美中富含刚劲,在整齐中透着和谐,是一副多么赏心悦目的画面啊!
  着手实施之前我还一直担心:最后能凑足这一千人吗?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哪里知道,刚把通知贴出去,前来报名的市民就络绎不绝。看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想为申亚作出一份贡献,我心里别提有多开心呢。
  广州的夏天闷热难耐,一千多人集中在中山纪念堂前的广场上,没有一个有怨言。虽然选择的招式比较简单,但要一千人同时打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,而这事也似乎没有什么捷径可走,只有苦练。从早晨一直练到傍晚,录音带坏了就再换一盘。一天下来大伙儿的衣服都能拧出水来。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,他们也这样从早到晚地坚持,身为教练我有时候真是不忍心,让他们歇一歇,喝口水,可他们硬是争分夺秒地进行练习。
  宣传片按时完成了,2010年亚运会申办成功了,这里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啊。我也悟得更透彻了:武术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凝聚力,刚柔并济厚积薄发。
  
  感悟:全能冠军用“太极理论”化解工厂矛盾
  我在广东的时候就听说浙江是个好地方,山好水好人更好。申亚宣传片播出之后,全国有好多个单位慕名而来,希望我能过去供职,其中更是不乏一些知名大专院校。但在诸多的邀请者中,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浙江永康的金灿公司了。其实起初我对去企业工作并不是很感兴趣,因为如果我选择了知名高校,对我们家来说也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。
  可是金灿公司的想法彻底改变了我。他们告诉我,之所以想邀请我去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。一方面,现在企业竞争都很激烈,无论是企业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工作异常繁忙;由于一心扑在事业上,很多员工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,希望我能教授员工武术增强他们的体质。另一方面,他们也非常欣赏武术“永不言败”的精神,希望我能将这种精神带到企业文化中。
  其实,全国各地我也跑过不少地方,见到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老板,他们把员工当作赚钱的工具,连保险都不给买,更别说专门聘请人员来增强员工的体质了。说真的,像浙江企业这样如此关注员工健康状况的真还不多见。对于这样的邀请我万万没有理由拒绝,几乎不假思索就答应了下来。
  去年年底,我刚刚走马上任便制订了一套周全的健身方案:员工每周一下午3点到4点练习一个小时太极拳。一段时间下来,企业员工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,而我在教太极拳的同时也和很多人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。
  有一次,几个车间主任和我聊天时皱着眉头说,公司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度,这导致了一些员工片面追求产品数量而轻视质量,结果产生严重的问题——前一道环节的工人如果不将工作做到位,后一道环节的工人就很难展开工作,最终影响的还是产量,而产量又直接关系到工人工资。自从企业创办到现在可谓矛盾连连,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。
  我很快将这样的矛盾和太极拳联系在了一起。工人们已经练了很长一段时间太极拳,大家都知道,一套拳打下来不能有丝毫的“偷工减料”,否则不但不能强身健体还会产生负面效应。这和工厂生产难道不是同一个道理吗?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和工人们说说道理,也许能帮忙解决这长久积压下来的矛盾呢……
  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我抽了一个午休,召集了几个车间的工人,就这个问题请大家畅所欲言。效果还真产生了,本来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,在一番“太极理论”下居然化解了。
  今年第五届浙江国际传统武术大赛在杭州黄龙体育馆召开,吸引了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千多名选手前来参赛。原本想想自己年龄也大了,不想参加,没想到工人们鼎力支持,强烈希望我参加。既然决定参加了,我也横下一条心——必须拿个名次回去。结果皆大欢喜,我拿了个全能冠军。
  看着比赛场上的盛况,我由衷地感叹,社会越是和谐平安,老祖宗的遗产越是能发扬光大。现在我又有了新的想法。浙江是块好地方,我想开一家太极拳俱乐部,欢迎感兴趣的人都来参加。我想尽自己一切努力将武术一直传承下去。